頂級劇院玩家的最終理想,還是要擁有一台純正的多聲道前級擴大機
能夠作到真的前後級分離,將電路完全獨立分開
聲音電路,數位電路,防止相互干擾,料件與機體空間運用也更靈活
多餘的震動抑制也能有更好的成效,好處多多
然而多聲道在功能規格上的變化太快
導致擴大機廠商對於推出高階的純前級擴大機的意願也相對低下
2013年YAMAHA就曾推出睽違22年的頂級多聲道純前級CX-A5000
推出當時不論是設計與聲音本質都讓所有多聲道玩家為之驚豔
可惜在2014年DOLBY 推出了ATMOS 天空聲道的3D音效概念後
身為旗艦等級的CX-A5000終究還是因為無法支援最新格式而稍有遺憾
今次再度出手,推出最新的CX-A5100
不論是DOLBY ATMOS,DTS:X等最新的音效解碼能力
HDR,HDCP2.2等最新技術都一次掌握
時機成熟,讓劇院系統來到頂級表現巔峰的時刻到了
除了聲音的本質表現,旗艦機種當然也重視實用功能
已經視為基本的藍芽,AIRPLAY,FM TUNER,WIFI,NET RADIO
多室音樂,APP遙控,數位音樂優化,網路平台支援自然是必備功能
MUSIC CAST則是YAMAHA為旗下音響整合最新推出的特別功能
只要其他音響器材擁有MUSIC CAST功能
就能夠分享"所有"接在CX-A5100身上的訊號來源
準備開箱了,CX-A5100的文件看來不少
原廠對於旗艦機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CX-A5100提供了兩張非常詳細的硬體接駁圖解說明
不論是一次攻頂的音響初哥或是身經百戰的資深玩家一樣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比IPAD還厚的中文說明書...
配件一覽
FM/AM天線,標準電源線,YPAO測量麥克風與測試底座
遙控器也回歸成高階YAMAHA才有的可掀式螢幕顯示款
看到了嗎?
YPAO測量設備不只底座標明方向位置
就連測量麥克風都應該有正確的方向,貼心防呆設計,連這樣的細節都設想到了
CX-A5100正面亮相
從正面前方看起來與其他A系列的擴大機並沒有什麼不同
看看上方與兩側就可以發現CX-A5100的機身設計亮點
側邊機板採鋁合金材質,視覺上十分漂亮
原廠表示,不論是HDR,HDCP2.2,DTS:X等最新尚未實裝的規格
未來都可以透過網路韌體更新的方式來作升級,不需要擔心
(不只用戶擔心,YAMAHA比我們還擔心XD)
前幾代YAMAHA擴大機在電源的設計位置有些尷尬
升級使用更粗大的電源頭會發生與喇叭端子打架的情況已作了修正
CX-A5100提供8組HDMI輸入(包含前方)及2組HDMI輸出,
前級的 11.2所有聲道輸出都具備 RCA 及 XLR 平衡輸出,平衡採用 Neutrik 製的高級鍍金端子
XLR能夠有效消除前級與後級之間噪訊流動的影響
如果條件允許,就放膽使用平衡線材吧!
機體結構非常的扎實,不論是指尖觸碰的表面質感,或是搬動器材感受到的精實質量
H 型骨架,講究重量分佈的雙層結構底部,A系列招牌的第五隻震動導出支撐腳
音響器材注重的抑震效果在CX-A5100身上完成度極高,抑震成效顯著,沒有之二
CX-A5100的所有聲道都採用高效能ESS ES9016 DACs
相容DSD 2.8MHz/5.6MHz, FLAC/WAV/AIFF 192kHz/24bit, Apple 無失真 96kHz / 24-bit 播放
在數位方面的支援度與整合性極為優異
接下來輪到MX-A5000開箱了
身為後級擴大機,MX-A5000沒有功能及音效規格上的考量
這台11聲道後級擴大機並沒有推出更新的機型
以他的設計用料,輸出能力,實際聽感來說,的確也沒有必要推出更新的機種
MX-A5000確實也是CX-A5100的絕佳搭配
除了相同的聲底設計理念,系統組成的完整度與整體感
要找到如此優秀的多聲道後級擴大機也不容易
MX-A5000 的重量超過25公斤
以這麼龐大數量的聲道數來說算是合情合理
在包裝的材質上也配合重量選擇密度更高的防震保護材質
MX-A5000隨機附贈的連動線材
讓CX-A5100與MX-A5000的使用方便性更好,不會忘記開後級
MX-A5000的正面非常內斂簡約
中間的大型電源開關非常顯眼
透著白光質地意外的舒適,隱約蘊含些許未來的科技感
從機身上方隱約可以看到內部的大型環形變壓器
底部配有散熱風扇,MX-A5000一樣擁有H 型骨架,第五隻支撐腳等重要設計
MX-A5000的輸入端子每一組都有平衡與RCA的切換開關
此外除了上排中央的CH.1(設定連接中央聲道喇叭)之外,
下半部的CH. SELECTOR可以切換對應不同聲道,
允許彈性的運用每一個聲道放大,用內建的11聲道做5聲道的biamping等等
可以自由靈活的搭配
如果手邊有被動式的超低音喇叭,也可以好好發揮
MX-A5000的每一個RCA端子都設有保護蓋
防止沒有使用的RCA端口氧化,也可以防塵,器材聲音的乾淨度也有明顯幫助
CX-A5100沒有一併提供實在有些可惜
把平衡線換掉,換用SUPRA的訊號線
聲音的速度跟線條感都有顯著的提升,俐落大港的劇院風格真是過癮
由於後級搭配的方式很多,所以沒有使用相對應的聲道名稱,不得已的還是把線材作了標註
將來如果有需要檢測或插拔也容易許多
搭配FOCAL CINEMA 9的 7.1.2 杜比全景聲系統
CX-A5100與MX-A5000終於要準備開聲了
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將火力集中在主聲道或是中置喇叭
如此大量的多聲道系統每一聲道都搭配後級擴大機的經驗並不多
很多人也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真的體驗過,絕對會讓人念念不忘
至於這套前後級組成的多聲道系統
首先比較的自然是自家環繞綜合擴大機最頂級的RX-A3050
在等級與價位大幅提升的情況下
能夠得到與RX-A3050有多大的進步是大家最關心的重點
前後級最明顯的不同,那就是一體機無法達到的聲音密度
測試了魔鬼終結者與加州大地震
CX-A5100與MX-A5000的聲音力道,場面氣勢真是一絕
龐大的音像當戰機起飛時讓人不自覺得想抓緊座椅
噴射氣流極限時刻,音壓緊繃卻毫無破綻,一直到戰機從畫面離開
完全沒有毛邊與失真一氣呵成的震懾氣度
讓我想一口氣把星際大戰,機戰未來等空戰大作再重溫一次
SARAH與KYLE 踏入時光機器場景
在RX-A3050令人印象深刻的時光機移動的移動包圍感
在這套前後級的表現在空間感硬是大上一號
時光機器的運轉細節大增,密度讓環繞包圍感更上一層
整體的從容度與延伸性仿佛是採用了更高規格的聲音格式,太過癮了
YAMAHA的空間感向來是他們家最討人喜愛的特色
在ATMOS的3D音效時代依舊完美表現出優於其他品牌的上下移動感
在變型金剛4中著名的ATMOS測試片段中
不只讓你的空間變大,連樓地板也一併挑高了
來到加州大地震的低頻按摩
可別以為低頻酥麻震撼都是超低音自己的功勞
優秀的分頻截斷能力,每一聲道喇叭的聲音密度與銜接能力
在漂亮的分工之下才有機會可以讓低頻漂亮重現
多試幾部像加州大地震這類讓影音系統手忙腳亂的破壞級影片
你就知道CX-A5100與MX-A5000的驚人實力在哪
Annie-Sophie Mutter : The Club Album - Live At Yellow Lounge
這張藍光最近我非常喜歡播放
在這個不同的地點讓古典音樂結合不同的元素進而推廣
CX-A5100與MX-A5000比起以往印像中的YAMAHA
多了幾分音樂的感性與樂器的木頭味
YAMAHA讓我多了幾分現場音樂會的感受與臨場情感
要說多聲道就不適合聽音樂嘛?
那一定是沒有聽過搭配調整得當的多聲道系統
另外就是習慣問題了
有很多的音響迷習慣了從小到大聽到的溫厚聲底
這跟時下錄音與音響技術提升後所得到的結果是不太一樣的
數位與多聲道就一定不好聽,不夠傳真嗎?
恐怕這只是在習慣與認知上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能夠放下既有的印象,多方面的去享受,體會
少點刻板,多點樂趣,輕鬆聽音樂
------------------------------- 4月份更新DTS :X韌體 -------------------------------
3月底可以更新DTS:X了
透過網路會發現找不到韌體,要用USB的方式來更新
詳細的操作官網都有步驟說明,不然也可以問我囉
DTS:X其實不容易與DOLBY ATMOS用來作比較
原因是目前幾乎找不到同時擁有兩種格式的軟體
DTS:X比較強調的是聲音的型體感,DOLBY ATMOS則是注重空間中的移動與包圍感,
至於DTS就一定比較厲害的迷思應該要隨著科技進步淡化了,
不若DVD時代受限於碟片容量,DOLBY總是在規格上吃虧,
現今無損壓縮的技術讓兩家音效格式是不分高下,各自精彩
by 台北 小蔡店長
愛樂專業音響
影音劇院達人 台北,台中,新竹
台北旗艦店
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155號
(信義路,金山南路交叉口,東門捷運旁)
TEL:02-2321-2138
E-mail:honda.brembo@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