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LAB的M-DAC推出至今已有一段時間
即便以現今的規格與功能性來評論,
M-DAC的設計依舊不過時,是性價比極高,值得擁有的好器材
這次M-DAC+外型與全新8300系列相像,從plus字樣更可看出
M-DAC+不以取代的方式推出
是以更上一階的聲音表現為訴求,讓樂迷們有更多的優質選擇
面板設計簡約,兩個大型控制旋鈕
旋動的質感很好,手指轉動操作的大小適中
視覺上輕爽許多,增添了幾分高階DAC的素雅與氣質
一旁的耳機輸出孔,是M-DAC+非常重要的機能
一台夠水準的耳機擴大機
新款的遙控器設計很容易判別
也能在遙控器上處理完所有的事情
不若某些歐美品牌,M-DAC+控制的反應非常快速
M-DAC+的背版除了承襲所有的輸出輸入端口
更增加了AES輸入與可以連接APLLE DOCK的USB 端口
由裡到外的規格都可以看出AUDIOLAB毫不小氣,
完善的設想勢必要讓M-DAC+陪伴玩家一起走更遠更美的音樂之路
TRIGGER與IR延伸的設計我覺得很貼心
如果你有其他的AUDIOLAB機器要一起使用會更加省事
平衡輸出的設計也是同價位非常難得的設計
更是造就M-DAC+高CP值的其中一項要點
如果你的系統也能使用平衡線,那就大膽的使用平衡介面吧,
聲音的線條感與純淨度都會明顯提升,並不只是"變比較大聲"而已
既然身為數位類比轉換器
那麼支援的取樣規格當然是大家最關心的重點
M-DAC+從24bit/96kHz一口氣提升到32bit/384kHz
新機型採用了ESS Sabre32 9018的32位DAC晶片
支援96~384kHz 的取樣頻率
國外更是打趣的說
這樣的規格狠狠的給了同價位的對手們一記耳光
除了類比放大輸出使用分離式純A類架構
取消了外接式的變壓器,M-DAC+的機身明顯的大上一號
強化為環型變壓器,這次終於解開封印,能使用更好的電源線了
試想,一部好車,不也需要技術高超的駕駛與完善的支援才能夠展現應有的水準呢?
我非常習慣在試聽器材的時候測試一些所謂不夠發燒的流行樂
既然不夠發燒,那有什麼好測試的呢?
聽音樂就是要輕鬆自在,不必老是拘泥夠不夠發燒,浪不浪費的問題
另外也可以了解器材面對錄音比較不講究的流行樂能夠作出怎麼樣的呈現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輕鬆聽音樂,涉足的音樂類型也十分廣泛
那M-DAC+內建的7種濾波選擇,比起一眛追求極致的機器
多了些悠閒寫意,從容自在的適應力
Kari Bremnes / Norwegian Mood
M-DAC+算是比較舒適自然的再現
大量的細節與定位處理的非常輕鬆
完整重現的狀態下少了些浮誇驚豔,卻換到了幾分柔美溫暖
M-DAC+有種令人喜愛的輕鬆韻味,卻不必因此犧牲音響效果
Lana Del Rey / Born To Die
隨後跟進Lana低沉帶點迷離的復古庸懶聲線
M-DAC+詮釋的非常入味,溫厚中性不算黑的背景聲線
意外的與這種懷舊危險的末日感意外合拍
如果只是一貫的溫厚暖聲
恐怕沒辦法深入感受到這種唱進靈魂深處的酥麻感
M-DAC+讓我將這張早已熟透的專輯又重播了好幾回
by 台北 小蔡店長
光盤兼容性 | CD / CDR,SACD |
DAC | ESS Sabre32 9018芯片 |
解析度 | 32位 |
採樣頻率 | 光纖,同軸,AES:32kHz的 - 192kHz的,USB:32kHz的 - 384kHz(PCM)/ DSD64,DSD128 |
最高採樣頻率 | 光纖,同軸,AES:192kHz的USB:384kHz(PCM)/5.6M(DSD128) |
數位輸入 | 2×同軸,2×TOSLINK光纖,1xAES / EBU,1個用於PC的USB USB |
數位輸出 | 1個同軸,1×TOSLINK光纖,1xAES |
外形尺寸 | 247 x 114 x 252 mm |
淨重 | 4.9kg |
標準配件 | 電源線,遙控器,使用手冊 |
|
愛樂專業音響
影音劇院達人 台北,台中,新竹
台北旗艦店
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155號
(信義路,金山南路交叉口,東門捷運旁)
TEL:02-2321-2138
E-mail:honda.brembo@hotmail.com